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陳得勝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一種電站動葉可調式軸流風機節能改造新型動葉造型方法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3868793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8-19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111112596.0,技術領域涉及:G06F30/17;該發明授權一種電站動葉可調式軸流風機節能改造新型動葉造型方法是由陳得勝;鄭金;孫大偉;閆宏;石清鑫;馬翔;李昊燃;王伯平;朱紅偉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1-09-18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電站動葉可調式軸流風機節能改造新型動葉造型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站動葉可調式軸流風機節能改造新型動葉造型方法,包括:首先,根據動葉可調式軸流風機節能改造前、后風機技術參數確定風機改造方法;其次,針對不同風機改造方法,確定相應的新型動葉造型方法;最后,根據上面確定的風機改造方案和新型動葉造型方法,實施風機節能改造。本發明在保持動葉可調式軸流風機大部分零部件不變的前提下,對風機動葉片進行新型節能葉片造型,造型完成后將風機原有動葉片全部更換為新型動葉片,達到節省投資費用、縮短投資回收年限,實現風機深度節能,保證風機安全可靠運行等多重目的。
本發明授權一種電站動葉可調式軸流風機節能改造新型動葉造型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電站動葉可調式軸流風機節能改造新型動葉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首先,根據動葉可調式軸流風機節能改造前、后風機技術參數確定風機改造方法;其次,針對不同風機改造方法,確定相應的新型動葉造型方法;最后,根據上面確定的風機改造方案和新型動葉造型方法,實施風機節能改造; 對于單級動葉可調式軸流風機節能改造新型動葉造型,具體實現方法如下: 步驟1、確定風機改造技術方案,根據動葉可調式軸流風機改造前風機TB點選型參數對應的流量系數壓力系數φ1,風機節能改造后TB點選型參數對應的流量系數壓力系數φ2確定風機改造技術方案; 步驟2、確定風機新型動葉造型方法,風機改造技術方案分為風機葉片更換和風機局部改造兩種方法; 風機改造技術方案分為風機葉片更換和風機局部改造兩種方法,兩種方法分別陳述如下: 1風機葉片更換方法,當風機改造前、后流量系數比滿足時,僅需更換風機全部動葉片,而風機輪轂和機殼等其它結構的尺寸均保持不變; 2風機局部改造方法,當風機改造前、后流量系數比滿足時,在風機葉片更換的同時,還需進行如下改動: ①風機動葉片高度H′1調整,縮短改造后風機動葉片高度H′1,使其滿足式中,H1為風機改造前葉片高度,H1′為風機改造后葉片高度,單位均為mm; ②風機機殼內徑R′shroud調整,縮短改造后風機機殼內徑R′shroud,使其滿足R′shroud=Rshroud+H′1-H1,式中,Rshroud為風機改造前機殼內徑,R′shroud為風機改造后機殼內徑,單位均為mm,同時,改造前后風機葉頂間隙保持不變; 對于風機葉片更換方法,風機新型動葉具體造型方法如下: 1沿葉高方向將葉片在圓柱坐標系下等分為M個葉型截面,M取3~8之間的整數,并將M個葉型截面的葉型型線坐標展開到平面坐標系; 2確定M個葉型截面的造型方法,對于M個葉型截面,每個葉型截面的造型方法相同; 3確定新型動葉片第i個葉型截面的壓力面型線PS′i和吸力面型線SS′i,構造新型動葉片第i個葉型截面的葉型型線BS′i,根據上一步確定的新型動葉葉型截面中弧線C′1,i的型線,通過在中弧線C′1,i型線兩側疊加葉型厚度分布,并葉型截面前緣和尾緣完成前緣圓弧曲線和尾緣圓弧曲線的造型,就確定了新型動葉片第i個葉型截面的壓力面型線PS′i和吸力面型線SS′i; 4將新型動葉片M個葉型截面的葉型型線BS′i沿葉高方向積疊,生成新型動葉片三維造型,根據新型動葉片第i個葉型截面的葉型型線BS′i,求解得到第i個葉型截面的葉型重心O′i,將新型動葉片M個葉型截面的葉型重心O′i作為n階貝塞爾曲線的控制點,i=1,…,M,n=M-1,O′1點為起點,O′M點為終點,生成M-1階貝塞爾曲線C2,然后,將新型動葉片第i個葉型截面的葉型型線BS′i通過貝塞爾曲線C2沿葉高方向積疊,就完成了新型動葉片的三維造型。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710048 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興慶路136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