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金坤工程材料有限公司郭志鉛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河北金坤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一種自修復復合防水板材及其制備方法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20349551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9-02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510847331.7,技術領域涉及:C08J7/04;該發明授權一種自修復復合防水板材及其制備方法是由郭志鉛;文更;劉偉光;劉芳龍;楊一帆;劉逸舒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5-06-24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自修復復合防水板材及其制備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屬于高分子化學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修復復合防水板材及其制備方法。其組成原料包括下述組分: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氟硅烷改性納米SiO2、石墨烯漿料、聚二甲基硅氧烷、端環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尿素?甲醛預聚物、硅烷偶聯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FSO?100氟碳表面活性劑、CTBN膠黏劑、固化劑、環氧促進劑DMP?30和稀釋劑。本發明通過硬骨架和軟涂層的梯度結構、低表面能填料化學錨固、微膠囊局部補料與熱觸發動態鍵重排的協同設計,板材在承載強度、長期疏水、耐候屏障和可重復熱自修復之間獲得平衡,同時避免了室溫自修復難以實現、疏水粒子易團聚、涂層易分層等常見缺陷。
本發明授權一種自修復復合防水板材及其制備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自修復復合防水板材,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包括下述按重量份組分:180~200份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10~12份氟硅烷改性納米SiO2、2~3份石墨烯漿料、10~1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4~5份端環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8~10份尿素-甲醛預聚物、0.3~0.4份硅烷偶聯劑、1.2~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鈉、0.1~0.12份FSO-100氟碳表面活性劑、6~8份CTBN膠黏劑、40~60份固化劑、0.5~0.8份環氧促進劑DMP-30和3~5份稀釋劑; 所述自修復復合防水板材的制備步驟如下: S201:將端環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水浴融化,抽真空脫泡處理,獲得預融端環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將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五分之一重量份氟硅烷改性納米SiO2混合,超聲處理,獲得均勻油相; S202:將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加入去離子水中,攪拌溶解均勻,然后緩慢滴加步驟S201制備的均勻油相,剪切處理,獲得乳液; S203:向步驟S202制備的乳液中滴加HCl調節pH,加熱,依次加入硅烷偶聯劑和尿素-甲醛預聚物,混合均勻后,升溫,調節pH,維持反應,冷卻,離心處理,棄上清,去離子水重復洗滌,真空干燥處理,獲得PDMS@SiO2微膠囊; S204:將三分之二重量份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和CTBN膠黏劑加入容器中,加熱,攪拌混合均勻后,降低溫度,然后加入石墨烯漿料,攪拌處理,加入環氧促進劑DMP-30、固化劑和稀釋劑,真空脫泡,灌注固化,獲得半固化底層骨架樹脂; S205:將步驟S201中制備的預融端環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剩余重量份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混合,然后依次加入FSO-100氟碳表面活性劑和氟硅烷改性納米SiO2,剪切處理,加入步驟S203中制備的PDMS@SiO2微膠囊,攪拌處理,真空脫泡,涂覆到步驟S204中制備的半固化底層骨架樹脂,雙階段固化處理后,去離子水水霧處理,然后熱風吹干,獲得自修復復合防水板材; 步驟S201中,所述超聲處理參數為:200~300W,20kHz,時間10~20min; 步驟S204中,所述真空脫泡參數為:-0.09MPa下處理30~60min,間歇放氣兩次; 步驟S204中,所述灌注固化的具體操作為:在60°C預熱的6mm鋁合金平板模具上,鋪一層25μm聚酯脫模布,再堆疊6層無堿玻璃纖維平紋布,堆疊完成后以1.5~3cmmin灌注,灌注結束后保持-0.09MPa真空并以1°Cmin的速度升溫至60°C,恒溫處理1~2h,然后維持-0.03MPa真空,自然冷卻至35℃; 步驟S205中,所述真空脫泡參數為:-0.09MPa下處理8~10min;所述雙階段固化處理的具體參數為:真空環境下,以1℃min的速度升溫至80℃,恒溫保持2~3h,然后再繼續升溫至120℃,恒溫保持2~3h,然后自然冷卻至50℃。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河北金坤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062550 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雁翎工業園區長七路1號河北金坤材料有限公司辦公樓1樓101室;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