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殷高方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申請的專利基于微流控顯微熒光的藻細胞密度和活體細胞密度檢測方法與裝置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6519652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8-15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310460367.0,技術領域涉及:G01N21/64;該發明授權基于微流控顯微熒光的藻細胞密度和活體細胞密度檢測方法與裝置是由殷高方;黃朋;趙南京;胡翔;王勰;馬明俊;徐敏;賈仁慶;梁天泓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3-04-25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基于微流控顯微熒光的藻細胞密度和活體細胞密度檢測方法與裝置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微流控顯微熒光的藻細胞密度和活體細胞密度檢測方法及裝置,讓微流控管道中藻細胞單個勻速經過顯微視野,通過檢測細胞熒光強度隨所處位置變化呈現出的熒光峰數量實現浮游藻細胞精確計數,通過檢測藻細胞可變熒光反演獲得細胞活性,實現藻類活體細胞精確計數,通過記錄特定體積樣品藻類細胞數和活體細胞數計算出樣品中藻類細胞密度和活體細胞密度。據此,設計了基于微流控顯微熒光的藻細胞密度裝置,該裝置利用微流控實現樣品定量進樣,利用落射式顯微熒光光路結合積分放大電路和高速采集電路,實現單藻細胞熒光和可變熒光測量,結合發明中提出的藻類細胞密度和活體細胞密度檢測方法,實現藻類細胞密度和活體細胞密度檢測。
本發明授權基于微流控顯微熒光的藻細胞密度和活體細胞密度檢測方法與裝置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基于微流控顯微熒光的浮游藻類細胞密度和活體細胞密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發發射光學結構、微流控進樣模塊、激發光源驅動模塊、熒光檢測模塊和主控模塊; 所述激發發射光學結構采用高亮LED芯片作為激發光源,前端放置BP455的帶通濾光片,初步消除了光源對熒光的影響,然后通過透鏡組合,將激發光源進行聚焦,聚焦后經過D470二向色鏡,垂直入射物鏡,激發光經物鏡二次聚焦后照射到微流控芯片,激發藻細胞產生的熒光通過物鏡,經通過D470二向色鏡和濾光片組合,過濾掉雜散光后被透鏡聚焦到光闌小孔上,光闌對雜散光進行二次過濾后,由光電倍增管接收、熒光檢測模塊檢測; 所述微流控進樣模塊由樣品池、微流控芯片、二通閥、高精度注射泵和廢液池組成; 所述激發光源驅動模塊由DAC驅動、恒壓驅動單元和大功率MOS開關電路組成;在主控模塊的16位數模轉換器控制下產生幅值可變電壓,經DAC驅動進行驅動后對恒壓驅動單元進行電壓調節,實現激發光強的控制,主控模塊的PWM產生電脈沖信號控制大功率MOS開關電路驅動激發光源產生可變光脈沖; 所述熒光檢測模塊包括雙通道模擬開關、快速熒光檢測通道、微弱熒光檢測通道; 所述主控模塊以Cortex-M8處理器為核心,結合RAM和Flash存儲器、觸摸液晶顯示器及外圍電路,實現激發光源控制、熒光檢測模塊數據采集、數據分析與處理、以及整個裝置的輸入輸出控制; 所述微流控進樣模塊的流路系統分為進樣和排樣兩個流程; 進樣時,二通閥的A通道開啟,B通道關閉,樣品池中的藻溶液在高精度注射泵作用下,流入微流控芯片中,在微流控芯片中單藻細胞連續經過光學檢測窗口,實現對藻細胞熒光的激發和收集,測量后的藻液流出微流控芯片的藻溶液經過二通閥抽取到高精度注射泵中,完成整個進樣流程; 排樣時,二通閥的B通道開啟,A通道關閉,高精度注射泵推送廢樣液體進入廢液池,完成復位; 所述快速熒光檢測通道、微弱熒光檢測通道與PMT探測器之間通過雙通道模擬開關切 換;PMT探測器信號通過前置放大,由高速數據采集電路采集,采集數據通過DMA輸出至主控 模塊,該通道可實現150微秒以內快變熒光過程精確測量,判別藻細胞死活,從而實現對活 藻類細胞密度的精準測量;進行藻類細胞密度測量時通過雙通道模擬開關切換到微弱熒光 檢測通道,PMT探測器信號通過積分放大電路實現流積分過程,相當于在定時間內對電流信 號進行求和,積分后信噪比是原信噪比的倍,輸出信號由主控模塊的模數轉換器采 集,該通道能夠實現特定頻率熒光的高靈敏探測,從而實現對藻類細胞密度的精準測量;所 述高速數據采集電路的采集速率達到50Mbps以上。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其通訊地址為: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350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