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楊闖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一種建筑幕墻的高效測量施工方法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20231435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8-22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510719766.3,技術領域涉及:E04G21/14;該發明授權一種建筑幕墻的高效測量施工方法是由楊闖;趙儉學;李臣;高威;李虹霖;劉佳;胡文琦;李茂江;祝運節;張云;許東芹;黃霞;袁內蒙;程菲;陶秋;李林杰;趙培元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5-05-30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建筑幕墻的高效測量施工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涉及幕墻施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建筑幕墻的高效測量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驟:步驟一、掃描建模;步驟二、幕墻龍骨及鋁板下料生產;步驟三、測量放線;步驟四、固定埋板及幕墻龍骨安裝;步驟五、外墻保溫棉安裝;步驟六、幕墻鋁板安裝;步驟七:打膠及幕墻鋁板表面清潔。本發明利用三維掃描儀對建筑主體結構進行精確測量,可以精確獲取建筑物的三維輪廓數據,避免了傳統測量方法中的數據誤差,提高了測量精度;進一步,利用獲取的建筑物三維輪廓數據建立BIM模型后,進行幕墻單元的設計和優化,可以確保幕墻單元與建筑主體結構的完美匹配,減少了安裝過程中的調整次數,從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發明授權一種建筑幕墻的高效測量施工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建筑幕墻的高效測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 步驟一、掃描建模:對完工的建筑物外立面進行三維掃描,對比實際建筑物外立面輪廓與設計圖紙的偏差數據后建立BIM模型; 步驟二、幕墻龍骨及鋁板下料生產:依據BIM模型對外立面未安裝的幕墻龍骨、鋁板進行精細化建模,并完成幕墻龍骨、鋁板的下料生產; 步驟三、測量放線:在BIM模型中提取幕墻龍骨的安裝點位數據,現場施工人員根據點位數據放出固定埋板和幕墻龍骨的安裝標準線; 步驟四、固定埋板及幕墻龍骨安裝:依據步驟三中設置的標準線安裝固定埋板,之后將幕墻龍骨與固定埋板連接,安裝過程中,利用激光水平儀和垂直儀進行實時監測,及時調整龍骨位置,保證龍骨的安裝位置符合設計要求; 步驟五、外墻保溫棉安裝:根據BIM模型中保溫棉的布局設計,精確裁剪保溫棉;然后,將保溫棉安裝于建筑外墻與幕墻龍骨之間; 步驟六、幕墻鋁板安裝:按照設定的安裝位置,將幕墻鋁板逐一連接在幕墻龍骨上; 步驟七:打膠及幕墻鋁板表面清潔:幕墻鋁板安裝完成后,對幕墻鋁板之間的縫隙進行打膠處理,打膠完成后,對幕墻鋁板表面進行清潔,去除表面的污漬和灰塵,保持幕墻的整潔和美觀; 固定埋板包括固定平板和轉接件,所述固定平板連接在建筑外立面上;所述轉接件垂直連接在所述固定平板的表面;幕墻龍骨包括主立桿和橫桿,所述主立桿豎直設置,所述主立桿與所述轉接件之間采用螺栓連接,所述橫桿連接在相鄰的兩根所述主立桿之間,所述橫桿與所述主立桿垂直設置;在將所述主立桿與所述轉接件連接時,由建筑物的上部至下部進行所述主立桿的安裝; 所述橫桿上連接有隔離板,所述隔離板與建筑物外墻抵接設置,所述隔離板的正面設置有第一限位板,背面設置有第二限位板,以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的連接線作為分界線,將相鄰所述隔離板之間的空間劃分為第一容納區和第二容納區,所述第一容納區對應建筑物的外墻一側設置,所述保溫棉設置在所述第一容納區內, 所述第一限位板上還連接有承載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納區內,所述承載板可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高度方向滑動,所述承載板與所述隔離板之間還設置有吸液墊,建筑物主體外墻上還設置有彈簧推桿,所述彈簧推桿靠所述承載板的一側設置;所述承載板與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間具有第一配合形態和第二配合形態; 在第一配合形態時,所述承載板平面與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頂部之間具有高差,此時由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的阻擋,所述保溫棉穩定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納區;雨水從幕墻鋁板接縫部位滲入時,所述吸液墊吸水膨脹推動所述承載板向上移動,當所述承載板平面與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頂部齊平時,二者形成第二配合形態;此時所述彈簧推桿的彈性勢能釋放,頂推所述保溫棉的底部使其向所述第二容納區移動,最終所述保溫棉形成傾斜狀態橫跨在所述第一容納區和所述第二容納區之間。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100161 北京市豐臺區西四環南路52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