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何建剛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一種青磚茶生產方法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6784394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8-29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310510143.6,技術領域涉及:A23F3/06;該發明授權一種青磚茶生產方法是由何建剛;李世振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17-06-26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青磚茶生產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一種青磚茶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茶葉進行蒸茶、稱量下料;2)、打散后落到茶磚模具中經過環形輸送軌道輸送進入到預壓裝置進行壓制;3)、壓制好的茶磚模具提升轉移到螺旋輸送軌道;4)、多個茶磚模具通過自身重力依次沿著螺旋軌道下滑,到達模具頭拆卸裝置后拆卸模具頭;5)、到達青磚茶頂出裝置處后將磚茶頂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青磚茶生產方法,可大大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本發明授權一種青磚茶生產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青磚茶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首先,茶葉自茶葉倉庫經過風力輸送管、茶葉輸送風機輸送進入到里茶儲存罐(10)、面茶儲存罐(11)中進行存儲,輸送過程中通過布袋除塵料斗進行除塵;當需要時,相關的控制器控制茶葉從里茶儲存罐(10)、面茶儲存罐(11)中下料,經過螺旋給料機(12)輸送,里茶進入到蒸茶裝置(13)中,茶葉蒸好后進入到里茶稱量料斗(14)中,經過精確稱量后下落;而面茶茶葉需在里茶下料前后進行兩次下料,完成底茶、面茶的下料;下料的時間通過控制器控制,并依次調節各個稱量料斗底部閥門的開口,從而定時依次完成下料; 2)、在下料過程中,物料經過勻料機構(17)中相應的均布漏斗(44)的打散后再進入相應的茶磚模具(18)中,實現茶葉的自動勻料,在此過程中,裝茶葉的模套(56)經過茶葉輸送環(57)在茶葉自動配料下料裝置(3)和壓制成型裝置(4-2)之間循環往復,作為茶磚模具(18)內套使用; 3)、經過環形輸送軌道(1)向前輸送后,進入到預壓裝置(4-1)處,將從面板清理輸送帶(9)上刷好油的面板放入到茶磚模具(18)內后進行預壓,后再經過壓制成型裝置(4-2)壓制成型;與此同時,從模具頭輸送帶(8)輸送過來的模具頭經過轉移機構(49)轉移放入到茶磚模具(18)內,人工進行螺母鎖緊,并繼續向前移動; 4)、當壓制好的茶磚模具(18)經過傳送滾筒(25)到達支撐滾筒(26)上時,經過限位機構限位,茶磚模具(18)停止在支撐滾筒(26)中心位置;利用支撐滾筒(26)兩側與提升機主架(19)之間存在間隔,且茶磚模具兩側的支撐底板寬于左右兩側提升托架之間的間距,這樣當左右側的傳動鏈組(20)帶動相對內側的提升托架(23)同時上升時,茶磚模具下端的提升托架(23)逐漸將茶磚模具托舉并向上提升;當茶磚模具上升到頂端時,轉移機構(49)上的升降氣缸(50)下降,磁塊(51)通電并將茶磚模具向上吸住,脫離提升托架(23);然后伸縮氣缸(53)向后縮,將茶磚模具轉移到螺旋輸送軌道(2)的水平段上; 5)、螺旋輸送軌道(2)的水平段與螺旋軌道(69)的輸入口(71)連接,壓制好茶葉的茶磚模具從頂端的輸入口(71)進入,由于螺旋軌道(69)存在一定的向下傾角,且螺旋軌道(69)由排列的錐形滾筒(70)共同構成,因此摩擦力較小;多個茶磚模具通過自身重力依次沿著螺旋軌道下滑,并最終從輸出口(72)出來; 6)、到達模具頭拆卸裝置(6)處后,首先調節氣缸(54)帶動滑座(55)進行升降,滑座(55)上的電機帶動升降螺母扳手(28)轉動,從而對茶磚模具(18)上的螺母旋松,旋松后,茶磚模具(18)繼續向前被螺桿頂出滾輪(29)將與螺母配合連接的螺桿頂向兩側,使得茶磚模具(18)主體與模具頭處于可脫離狀態,隨后的轉移機構(49)將模具頭吸住并放置到模具頭輸送帶(8)上進行下一輪處理; 7)、到達青磚茶頂出裝置(7)處后,兩側的頂塊卡在茶磚模具(18)上下端板間隔中,茶磚模具(18)下部的頂升液壓缸作用,通過頂板將磚茶和面板一起頂出,人工將面板放置到面板清理輸送帶(9)上進行面板的清掃、加熱及刷油;而茶磚則放在指定位置進行后續包裝處理,空出的茶磚模具(18)主體則向前運輸,進行后續的下料工作。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443001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桔鄉路509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