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沈傳亮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吉林大學申請的專利一種基于乘員壓力分布的振動觸覺智能座椅系統及其控制方法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6923206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8-08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310921808.2,技術領域涉及:B60N2/02;該發明授權一種基于乘員壓力分布的振動觸覺智能座椅系統及其控制方法是由沈傳亮;馬驍遠;張龍旭;岳玉冰;葉瑞章;高鎮海;胡宏宇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3-07-26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基于乘員壓力分布的振動觸覺智能座椅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乘員壓力分布的振動觸覺智能座椅系統,包括兩個乘員壓力分布傳感單元、乘員壓力分布特征提取單元、靠背和坐墊馬達陣列和座椅振動控制單元,通過兩個乘員壓力分布傳感單元將壓力信息傳輸至乘員壓力分布特征提取單元,經過處理后將特征信息傳輸至座椅振動控制單元,結合特征信息通過座椅振動控制器對靠背和坐墊馬達陣列進行編程控制,實現多種振動幅值、頻率以及模式,從而實現與乘員進行交互;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基于乘員壓力分布的振動觸覺智能座椅系統的控制方法,能夠依據乘員與座椅的實際接觸區域,自適應地使用有效區域內的振動馬達生成快速、準確、有效的觸覺信號。本發明提高了交互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本發明授權一種基于乘員壓力分布的振動觸覺智能座椅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基于乘員壓力分布的振動觸覺智能座椅系統的控制方法,使用基于乘員壓力分布的振動觸覺智能座椅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采集座椅靠背及座椅坐墊上的壓力值,若壓力值超過壓力閾值,則獲取對應壓敏電阻所在的位置坐標x,y; 步驟2、將座椅靠背和座椅坐墊上壓敏電阻所有行坐標和列坐標均按照從小到大分別排列后,獲得以xmin,ymin和xmax,ymax為頂點的靠背矩形區域和坐墊矩形區域; 步驟3、在所述靠背矩形區域和坐墊矩形區域內,分別將有效的座椅靠背馬達陣列和座椅坐墊馬達陣列所在區域劃定為兩個矩形區域,兩個矩形區域的對角頂點坐標為mmin,nmin和mmax,nmax; 其中,若座椅靠背和或座椅坐墊上的壓敏電阻行坐標滿足:則對應的座椅靠背馬達陣列和或座椅坐墊馬達陣列的行坐標滿足:否則 若座椅靠背和或座椅坐墊上的壓敏電阻列坐標滿足:則對應的座椅靠背馬達陣列和或座椅坐墊馬達陣列的列坐標滿足:否則 若座椅靠背和或座椅坐墊上的壓敏電阻行坐標滿足:則對應的座椅靠背馬達陣列和或座椅坐墊馬達陣列的行坐標滿足:否則 若座椅靠背和或座椅坐墊上的壓敏電阻列坐標滿足:則對應的座椅靠背馬達陣列和或座椅坐墊馬達陣列的列坐標滿足:否則 式中,xmin,ymin為靠背矩形區域或坐墊矩形區域的最小位置坐標,xmax,ymax為靠背矩形區域或坐墊矩形區域的最大位置坐標, mmin,nmin為有效的座椅靠背馬達陣列矩形區域或座椅坐墊馬達陣列矩形區域的最小位置坐標,mmax,nmax為有效的座椅靠背馬達陣列矩形區域或座椅坐墊馬達陣列矩形區域的最大位置坐標; 步驟4、按照導航接管信息、周圍道路信息和或汽車未來行為信息,對以mmin,nmin和mmax,nmax為對角頂點坐標的座椅靠背馬達陣列矩形區域或座椅坐墊馬達陣列矩形區域內的振動馬達啟動不同的振動模式; 所述基于乘員壓力分布的振動觸覺智能座椅系統,包括: 第一乘員壓力分布傳感單元,其設置在乘員座椅靠背上方;以及 第二乘員壓力分布傳感單元,其設置在乘員座椅坐墊上方; 乘員壓力分布特征提取單元,其設置在所述乘員座椅底部,且所述乘員壓力分布特征提取單元與所述第一乘員壓力分布傳感單元和第二乘員壓力分布傳感單元相連接,用于將壓力分布信息轉化為有效區域位置信息; 座椅靠背馬達陣列,其設置在所述第一乘員壓力分布傳感單元的上方,用于對乘員進行振動; 座椅坐墊馬達陣列,其設置在所述第二乘員壓力分布傳感單元的上方,用于對乘員進行振動; 座椅振動控制單元,其設置在所述乘員座椅底部,且所述座椅振動控制單元與所述乘員壓力分布特征提取單元、座椅靠背馬達陣列和座椅坐墊馬達陣列相連接,用于接收有效區域位置信息及控制座椅靠背馬達陣列和座椅坐墊馬達陣列。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吉林大學,其通訊地址為:130012 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