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王志遠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申請的專利一種海域水合物開采中儲層壓力回彈模擬裝置及實驗方法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20275590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8-12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510765061.5,技術領域涉及:G01N33/00;該發明授權一種海域水合物開采中儲層壓力回彈模擬裝置及實驗方法是由王志遠;孔慶文;張劍波;劉雪琪;陳剛;李澤欽;孫寶江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5-06-10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海域水合物開采中儲層壓力回彈模擬裝置及實驗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涉及天然氣水合物安全開采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海域水合物開采中儲層壓力回彈模擬裝置及實驗方法。其技術方案包括多段連續式高壓反應壓持模塊、頂部窗口模塊、低溫控制模塊、數據采集模塊、氣液注入系統、氣液回收系統以及鋼制圓柱體套組,多段連續式高壓反應壓持模塊由5段單體壓持裝置首尾相連組成,在軸向、切向上共配置有60個壓力及溫度監測子區域,能夠通過一體式壓制和五次分段式壓制的2種方法制備巖芯,并原位開展儲層壓力回彈現象模擬實驗。解決了傳統裝置只能模擬不連續、固定孔隙度的儲層,且內部溫度、壓力監測精度低的問題,對水合物開采期間儲層穩定性控制、開采策略和儲層改造方案優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本發明授權一種海域水合物開采中儲層壓力回彈模擬裝置及實驗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海域水合物開采中儲層壓力回彈模擬裝置,包括低溫控制模塊、數據采集模塊,其特征是:還包括多段連續式高壓反應壓持模塊(1)、頂部窗口模塊、氣液注入系統、氣液回收系統以及鋼制圓柱體套組,所述鋼制圓柱體套組由多根不銹鋼材質的實心圓柱體制成; 所述多段連續式高壓反應壓持模塊(1)外部由鋼制雙層冷卻筒體(2)、軸向頭部施壓子模塊(3)、軸向尾部密封子模塊(4)組成;所述多段連續式高壓反應壓持模塊(1)內部由多段單體壓持裝置首尾相連組成;所述鋼制雙層冷卻筒體(2)為雙層結構,冷卻筒體外壁(5)與冷卻筒體內壁(6)之間嵌有水浴環空(7),用于循環冷卻液;軸向頭部方向的冷卻筒體側上方嵌有冷卻液輸入口(8),軸向尾部方向的冷卻筒體側下方嵌有冷卻液排出口(9),鋼制雙層冷卻筒體(2)的內腔安裝一組以上的單體壓持裝置,在鋼制雙層冷卻筒體(2)的一端安裝軸向頭部施壓子模塊(3),另一端安裝軸向尾部密封子模塊(4); 所述頂部窗口模塊由貫穿式可開關圓柱形窗口(43)以及開關操控閥桿(45)組成,所述貫穿式可開關圓柱形窗口(43)由內而外貫穿式嵌入于壓力施加反饋皮套(25)、分段式圍壓腔(24)、筒形鋼體套(22)和鋼制雙層冷卻筒體(2)中,貫穿式可開關圓柱形窗口(43)內側底部安裝有一組內嵌式球型閥門(52),內嵌式球型閥門(52)上連接有開關操控閥桿(45),用于操控內嵌式球型閥門(52)的開啟與關閉; 所述氣液注入系統由高純甲烷高壓氣瓶(64)、高純二氧化碳高壓氣瓶(65)、氣體增壓裝置(67)、注入過程中轉氣瓶(68)、液體容器(70)、液體注入泵(71)、氣液流動T型三通(72)、真空泵(73)組成,所述高純甲烷高壓氣瓶(64)和高純二氧化碳高壓氣瓶(65)通過管線和氣體增壓裝置(67)連接到注入過程中轉氣瓶(68),再通過管線和氣液流動T型三通(72)送入到軸向頭部施壓子模塊(3)的氣液注入管線(17)中;所述液體容器(70)通過管線和液體注入泵(71)連接到氣液流動T型三通(72); 所述氣液回收系統包括出口壓力控制閥(75)、一級氣液分離罐(76)、二級氣液分離罐(77)、氣體干燥裝置(78)、氣體質量流量控制器及累加器(79)、甲烷濃度傳感器(80)、氣體回收氣瓶(81)、液體回收容器(82),軸向尾部密封子模塊(4)的氣液排出管線(21)外端通過出口壓力控制閥(75)連接一級氣液分離罐(76),一級氣液分離罐(76)的側線通過管線連接二級氣液分離罐(77),一級氣液分離罐(76)的頂部通過氣體干燥裝置(78)、氣體質量流量控制器及累加器(79)和甲烷濃度傳感器(80)連接氣體回收氣瓶(81),所述一級氣液分離罐(76)和二級氣液分離罐(77)的底部分別連接液體回收容器(82)。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其通訊地址為:257061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北二路271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