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微知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神州量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李亞麟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江蘇微知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神州量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一種基于量子安全通信的高速公路收費系統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20150953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8-12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510631872.6,技術領域涉及:H04L9/08;該發明授權一種基于量子安全通信的高速公路收費系統是由李亞麟;陳杰;崔藍藝;高戰勇;姜倩雯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5-05-16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基于量子安全通信的高速公路收費系統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量子安全通信的高速公路收費系統,涉及高速公路收費技術領域,包括量子密鑰管理模塊、量子認證與會話密鑰管理模塊、量子安全數據傳輸模塊、量子安全存儲模塊、量子計算收費核算模塊以及量子智能風控模塊:量子密鑰管理模塊、在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系統中,建立量子密鑰分發網絡,通過量子隨機數發生器生成用于收費通信的密鑰,并通過量子密鑰分發技術,在收費管理中心、路側單元及車載單元之間傳輸不可破解的量子密鑰,以確保數據傳輸的絕對安全性。本發明采用QKD技術確保收費數據安全,并結合量子存儲與智能風控,提升系統抗攻擊能力、穩定性和異常交易防范能力。
本發明授權一種基于量子安全通信的高速公路收費系統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基于量子安全通信的高速公路收費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量子密鑰管理模塊、量子認證與會話密鑰管理模塊、量子安全數據傳輸模塊、量子安全存儲模塊、量子計算收費核算模塊以及量子智能風控模塊: 量子密鑰管理模塊、在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系統中,建立量子密鑰分發網絡,通過量子隨機數發生器生成用于收費通信的密鑰,并通過量子密鑰分發技術,在收費管理中心、路側單元及車載單元之間傳輸不可破解的量子密鑰,以確保數據傳輸的絕對安全性; 量子認證與會話密鑰管理模塊、基于分發的量子密鑰,收費管理中心與各終端設備進行雙向身份認證,并通過量子安全握手協議協商會話密鑰,會話密鑰采用“一次一密”機制,僅用于當前通信會話,并在使用后立即銷毀,從而避免傳統公鑰基礎設施存在的密鑰泄露風險; 量子安全數據傳輸模塊、在車輛通過高速公路收費站時,ETC車載單元向路側單元發送經過量子密鑰加密的車輛身份信息、行駛路徑數據及支付賬戶信息,路側單元接收數據后,以量子密鑰解密并進行驗證后,將數據傳輸至收費管理中心,實現全程量子加密的數據交互; 量子安全存儲模塊、收費管理中心接收到收費數據后,將交易記錄采用量子安全密鑰進行加密,并存儲至分布式量子安全數據庫,該數據庫采用基于量子密鑰的糾刪碼存儲機制,以確保數據即使被部分攻擊,仍可通過量子密鑰恢復完整信息,從而提高系統的抗攻擊能力和數據持久性; 量子計算收費核算模塊、在收費管理中心,采用基于量子計算的車輛通行費用核算算法,該算法利用基于量子態的疊加性和糾纏性帶來的量子計算的并行優勢,針對不同類型的車輛、行駛路徑、收費政策進行計算,并動態調整收費策略,以適應不同時間段和區域的收費需求,確保收費計算的高效性和不可篡改性; 量子智能風控模塊、在收費系統中,利用基于量子機器學習的異常檢測算法,對歷史收費數據進行建模,并通過量子計算的高維數據處理能力,實時檢測收費過程中的異常交易行為,提高收費系統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從而有效降低欺詐風險和系統漏洞帶來的損失; 收費管理中心接收到收費數據后,將交易記錄采用量子安全密鑰進行加密,并存儲至分布式量子安全數據庫,該數據庫采用基于量子密鑰的糾刪碼存儲機制,以確保數據即使被部分攻擊,仍可通過量子密鑰恢復完整信息,從而提高系統的抗攻擊能力和數據持久性的具體步驟如下: 收費管理中心解密并校驗接收到的收費數據后,利用新的量子密鑰進行二次加密,并分配唯一交易標識符,以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加密后的收費數據經過量子密鑰衍生的糾刪碼算法進行分片存儲,確保即使部分數據丟失或者損壞,也能通過冗余信息恢復完整數據; 加密數據塊被分布存儲至多個量子安全數據庫節點,并通過量子密鑰分發技術確保數據訪問安全,提升抗攻擊能力和系統可用性; 收費管理中心利用量子密鑰索引系統恢復收費數據,并結合智能風控系統分析異常交易行為,提高收費系統的安全性和數據可追溯性。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江蘇微知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神州量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214000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生科路10-2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