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機電工程局有限公司高博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中交機電工程局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基于Revit剖面框的GIS映射方法及系統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6090039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8-12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211677649.8,技術領域涉及:G06F30/12;該發明授權基于Revit剖面框的GIS映射方法及系統是由高博;靳青松;李玉超;張雪亮;閆宇浩;祖田崢;王佳;楊森;李姣姣;魏超;常鵬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2-12-26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基于Revit剖面框的GIS映射方法及系統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屬于三維模型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Revit剖面框的GIS映射方法及系統,包括以下步驟:在Revit設計平臺中對已搭建的場景項目進行剖切預設并導出場景項目圖層;獲取場景中預設的所有剖面框數據,并導出標記模型圖層;獲取標記模型圖層的所有要素,構建要素中心點長方體邊長;利用長方體創建初始剖面框,在GIS平臺只顯示該區域,完成基于Revit剖面框的GIS映射。本發明在Revit設計平臺中對項目區域進行剖切并導出標記模型,后在Cesium三維GIS平臺中加載標記模型,調整位置及角度,選擇場景項目進行剖切,解決了包圍盒創建剖面框效率低、房間區域不能準確、快速剖切的問題,同時解決了特定區域模型關聯的問題,對指定區域進行局部剖切觀察。
本發明授權基于Revit剖面框的GIS映射方法及系統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基于Revit剖面框的GIS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在Revit設計平臺中對已搭建的場景項目進行剖切預設并導出場景項目圖層; 2獲取場景中預設的所有剖面框數據,通過剖面框的最小頂點坐標和最大頂點坐標構建剖面框頂點坐標,創建標記模型,并導出標記模型圖層; 所述步驟2具體為: 2.1遍歷場景項目的所有regionBox,獲取每一個regionBox的最小坐標值min和最大坐標值max; 2.2在世界坐標系中利用每個regionBox的最小坐標值和最大坐標值構建出該regionBox所對應的剖面框的8個頂點,標記為P0:min.X,max.Y,min.Z,P1:min.X,max.Y,max.Z,P2:min.X,min.Y,min.Z,P3:min.X,min.Y,max.Z,P4:max.X,min.Y,min.Z,P5:max.X,min.Y,max.Z,P6:max.X,max.Y,min.Z,P7:max.X,max.Y,max.Z; 2.3在每個頂點處創建一個標記模型,共創建8個標記模型; 2.4給8個標記模型依次命名,命名規則為REGION-BOX@區域名稱@頂點索引0,1,2,3……7; 3在Cesium三維GIS平臺中加載場景項目圖層和標記模型圖層,調整標記模型圖形的位置和角度,與場景項目圖層保持一致; 4獲取標記模型圖層的所有要素,獲取每個要素的名稱,并將所有要素按照區域名稱進行分組; 5獲取指定區域內的標記模型的要素中心點,構建該要素中心點所形成的長方體邊長; 6利用長方體的邊長創建初始剖面框,并賦給每個場景項目圖層的剖切屬性; 7獲取當前標記模型圖層的旋轉矩陣和變換矩陣,計算出當前標記模型圖層中某一區域剖面框矩陣,將剖面框矩陣賦給每一個場景項目圖層的初始剖面框,在GIS平臺只顯示該區域,完成基于Revit剖面框的GIS映射; 所述步驟7具體為: 7.1設定需要剖切的場景項目圖層為主體場景項目圖層、與主體場景項目圖層對應的標記模型圖層為主體標記模型圖層,獲取主體場景項目圖層的中心旋轉矩陣centerTransform,遍歷所有場景項目圖層; 7.2獲取遍歷的場景項目圖層的變換矩陣transform,計算變換矩陣transform的逆矩陣inverseTransform; 7.3將逆矩陣inverseTransform按中心旋轉矩陣centerTransform進行變換得到剖面框矩陣modelMatrix; 7.4將剖面框矩陣modelMatrix賦給每一個場景項目圖層的初始剖面框clippingPalnes,完成剖切位置更新,完成基于Revit剖面框的GIS映射。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中交機電工程局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101318 北京市順義區臨空經濟核心區融慧園6號樓4-146;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